目前常用的管道局部修复方法主要有内衬法、原位固化法、喷涂法等。
1、内衬法
传统的内衬法是使用得最早的一种非开挖地下管道修复方法,适用于各种地下管道的修复。新管可以是由聚乙烯管预先对焊而成的连续长管,也可以是一节一节的短塑料管、玻璃管等,在工作坑连接后分别送人旧管道内。管内人工对口焊接,管顶钻孔注浆。在管径800mm以下小管可采用“列车推进法”,这种施工推力随着长度增加而增加;在管径800mm以上大管道可采用“单管推进法”,这种工艺每次只推进一节短管。如这种方法可用于旧管中无障碍、管道无明显变形的情况下。当修复的管道对坡度有一定的要求,如污水管道,则需要有塑料或钢制的定位器或间隔器。灌浆时,间隔器还可保证新管居于旧管的中间,形成均匀地环形间隙。
优点:1、施工简单,对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低;2、施工速度快;3、不需要用专用的设备,投资少、施工成本低;4、可适应大曲率半径的弯管。
缺点:1、过流断面受损失较大,但管径较大时影响较小;2、环形间隙要求灌浆,小管注浆时有可能造成内衬管上浮;3、需开挖一条导向槽(连接管法);4、分支管的连接点需开挖进行;5、一般只适用于圆形断面的管道。
改进的内衬法包括冷轧法、热拔法和变形法。利用PE或PVC管的性能,将管的直径在插入旧管之前暂时变小或改变形状,插入后新管膨胀,与旧管贴合在一起形成紧密连结,避免了传统内衬法在新旧管的环空内灌浆的需要。冷轧法和热拔法的暂时缩径,既可通过机械轧制(冷轧法),也可在一个已缩径的模具上拉拔得到(热拔法)。对变形法,管在挤压后很快变形和折叠,并缠绕在一滚筒上,插入旧管内,在蒸汽的作用下膨胀而与旧管形成紧密结合。改进的内衬法适用于管径为75~1200mm、管线长度为1000m左右的各类管道的修复。
优点:1、不需要灌浆,施工速度快;2、过流断面的损失很小;3、可适应于大曲率半径的弯管;4、可长距离修复。
缺点:1、分支管的连接需要开挖进行;2、旧管的结构性破坏会导致施工困难;3、只适用于修复直圆形管道。
近几年来随着工艺的改进,可以带水作业的螺旋管内衬法应用得越来越多,它从材料上入手,也有边施工边做管,也有可有于相当于直径5米的矩形管。使修复的材料根据施工情况而定,带来了更大的便利。如扩胀螺旋管内衬(衬管扩张后紧贴母管,断面损失小)、衬螺旋管内衬(螺旋管外包钢带,增加环刚度)、自行式螺旋管内衬(制管机在前,管径可随时变化,制管长度不受限制,可用于矩形、拱形管道)、塑包钢热熔螺旋管内衬(钢带被包裹在PE材料中,接缝用同质材料热熔连接)。
嗣晟建工是一家拥有丰富经验的管道安装企业,主营业务以压力管道安装为主,涵盖燃气管道、供暖管道、工业管道、长输管道等。